由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出現,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,2020年的春節我們過得并不安穩。疫情的蔓延,引起大眾的恐慌。而罪魁禍首就是引起該疾病的病原菌——新型冠狀病毒。
冠狀病毒(如下圖所示)是一大類病毒,因病毒的外表存在許多小小的突起(棘突),形似花冠而得名。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,多感染脊椎動物。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簡稱人冠狀病毒。此次疫情出現之前,共發現6種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。其中,4種冠狀病毒(HCoV-229E、HCoV-OC43、HCoV-NL63和HCoV-HKU1)引起常見的人類感染,但致病性較低,一般僅引起類似普通感冒的輕微呼吸道癥狀;另外2種冠狀病毒——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征冠狀病毒(SARS-CoV)和中東呼吸系統綜合征冠狀病毒(MERS-CoV),可分別引起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——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(SARS)和中東呼吸綜合征(MERS)。
此次武漢發現的“新型冠狀病毒”是一種之前從未在人類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新毒株,于2019年12月導致武漢病毒性肺炎暴發疫情,世界衛生組織將該病毒命名為2019-nCov。
根據目前的證據已證實,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可以人傳人,它的傳染源主要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(包括患者和無癥狀帶毒者)。已確定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兩種,呼吸道飛沫傳播(打噴嚏、咳嗽、說話等產生的飛沫)和接觸傳播(用接觸過病毒的手揉眼睛、挖鼻孔、摸嘴巴等)。可見,擋住飛沫和保持手清潔是避免病毒趁虛而入的重要措施。所以,面對嚴峻的疫情,戴口罩和勤洗手是每個人極其重要的防護措施。做好個人防護,既是保護自己,也是保護他人。
下面我們先來聊聊口罩吧!
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來襲,口罩成功在瞬間完成了逆襲。
“本來以為豬肉是今年最搶手的年貨了,沒想到最后關頭,口罩殺出重圍。
你看,時代拋棄你,連招呼都不跟你打!
二師兄怎么也想不到,它敗給了口罩。
口罩怎么也想不到,它成了最搶手的年貨啦!”
有人戲稱:“憑我有這么多口罩,我蠻可以娶一個白富美嘍!”
可是你或許不知道,戴口罩和摘口罩可是都有講究的哦,今天就讓我們來解鎖正確佩戴口罩這一技能吧!
醫用外科口罩佩戴步驟
①在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前,應先查看其是否在有效期內。
②鼻夾側朝上,深色面朝外(或褶皺朝下)。
③上下拉開褶皺,使口罩覆蓋口、鼻、下頜。
④將雙手指尖沿著鼻梁金屬條,由中間至兩邊,慢慢向內觸壓,直至緊貼鼻梁。
⑤適當調整口罩,使口罩周邊充分貼合面部。
醫用防護口罩佩戴步驟
①檢查口罩有效期及外包裝。
②手持口罩扣于面部,凸面朝外,鼻夾側朝上。
③先套下系帶,再套上系帶。
④雙手指尖向內觸壓鼻夾,并逐漸向外移動,為鼻夾塑形。
⑤調整鼻夾及系帶,直至吹、吸氣時均不漏氣。
⑥污染、破損及超說明使用時限時更換,拎住系帶棄于醫療(黃色)垃圾桶。
使用后的口罩如何處理?
佩戴后,應該按正確方法摘下口罩(如下圖所示)。不建議重復使用一次性口罩。如果反復多次使用,除了口罩的防護效果可能下降外,口罩外層積聚的灰塵、細菌、病毒等可能會污染內面,造成感染。如果在可使用時效內,且由于某些特殊情況必須重復使用時,不要直接將口罩摘下來后塞在口袋或包里,應疊好(接觸口鼻的一面朝里折疊)放在清潔的自封袋中,以免口罩內面被外面污染。摘下口罩后應及時洗手。
在咳嗽打噴嚏后、接觸外人或護理患者前后、準備食物前中后、用餐前、上廁所后、接觸動物、處理垃圾后、戶外運動、作業、購物、接觸錢幣后都應該及時洗手。
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正在中華大地打響,在這次沒有硝煙的戰場上,抗擊疫情我們每個人都責無旁貸。正確戴口罩、勤洗手,做好個人防護,不恐慌、不抱怨、不盲目、不退縮,辨清形勢,萬眾一心,筑牢防疫個人防線,才能更好地幫助我們平安度過疫情期。
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
醫學技術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