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越來越好,大家也越來越注重健康、注重養生。然而,有些看似健康的生活方式,其實對身體的危害卻是非常大的。
下面這些大家常做的事情,你以為是在養生,其實是在養??!
五谷雜糧粉,吃出糖尿??!
“多吃五谷,不生雜??!”于是,“五谷雜糧粉”悄然流行起來。
很多人覺得雜糧粉又方便,好處又多!但其實吃多了會傷身。
五谷雜糧最重要就是含豐富的膳食纖維,能促進腸胃蠕動。磨成粉后膳食纖維反而被破壞了,只剩下淀粉和糖類。
常吃五谷雜糧粉讓血糖的提升速度更快,對身體不利。吃多了,反而會增加各種疾病的發病率,尤其是糖尿病。
每天2萬步, 毀了膝蓋!
世界衛生組織曾經說過:最好的醫生是自己,最好的藥物是時間,最好的運動是“走路”。
朋友圈推出的“微信運動”功能,記錄每天得步數,和朋友們比賽。于是“曬步數”也成了朋友圈的一種潮流,很多人每天都走個1、2萬步。但萬萬沒想到的是,每天這么走,膝蓋卻廢了!
亂補維生素,吃出結石!
很多人把維生素當作萬能品,每天吃幾片,覺得有益身體健康。
其實,如果身體不缺乏維生素,無論患何種病,服用維生素都是一種浪費,甚至會加重病情。
例如,胃潰瘍患者大量服用維生素C,不僅無效,還會加重對胃的刺激。
平時有人把維C泡騰片當作提高免疫力的藥品,但只有維生素缺乏者才需要補充。
一旦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C,還會導致尿路結石,加速動脈硬化。
亂補鈣,當心高鈣血癥、腎結石!
補鈣的觀念在我國可謂深入人心,很多老年人覺得鈣補得越多,吸收得越多,骨骼也就越強壯,于是大把大把地吃鈣片。
鈣并非補得越多越好——
我國營養協會推薦,體重在50~70公斤的老年人每日需鈣量約為1000毫克,除了在飲食中獲得外,額外補充的鈣量為300~700毫克。
過量補鈣會影響到人體對鐵和鋅的吸收,還容易引起高鈣血癥、腎結石等并發癥。
其實,健康均衡的飲食即可提供足夠的鈣。好的鈣源包括牛奶,乳制品,豆制品,綠葉蔬菜等。
辟谷養生,毀了腸胃!
近些年來,“辟谷養生”越來越受追捧,不吃谷物、肉、蛋等,僅依靠喝水、打葡萄糖來代替三餐,稱能“清理腸胃”。
你以為這種“辟谷”方法真能養生?
辟谷會打亂胃腸道的正常運行、腸道的通透性、消化液的分泌,還有營養物質的吸收等受到影響,易引起身體代謝紊亂,會引發胃炎、胃潰瘍等疾病。
每天8杯水,傷了腎!
經常聽到人說“多喝水好,每天要喝夠8杯水才健康”……
其實,人每天對水的需求大概在2000~3000毫升,也就是比喻的“8杯水”。
但我們的三餐中,飯菜和湯也含有“水”,所以正常飲食下,每天只需要額外補充1000毫升的水就足夠了,而且每一次喝水應少于300毫升。
過量飲水會加重腎臟負擔,中毒又傷腎。
過量飲水還會導致血液中鈉含量過低而引發“低鈉血癥”,出現昏睡、惡心、抽搐甚至昏迷。
趁熱吃,吃出食道癌!
我們國人有著“趁熱喝”、“趁熱吃”的習慣。嘴的欲望是滿足了,消化系統的負擔就太重了。
人的食道十分柔嫩,只能承受50℃~60℃的溫度。超過這個溫度,食道的黏膜就會被燙傷。
如果經常吃燙的食物,黏膜損傷尚未修復又受到燙傷,可形成淺表潰瘍。反復地燙傷、修復,就會引起黏膜質的變化,進一步發展變成腫瘤。
日常生活中,不要吃過燙食物,溫度都盡量控制在60℃以下。
胡亂進補,吃出了癌!
很多人都覺得“保健品”有病能防病,沒病能保健。但其實亂吃保健品吃出了病,吃出癌癥的例子還真不少。
很多人注重養生,但其實是在養病。比如他們去吃大量補藥,導致脈搏又沉又緊,氣血不流通,還有人吃補藥吃出了癌癥。而子女因為孝順父母,給患了癌癥的父母買人參和黃芪補身體,結果加速癌癥轉移。
這些補品,尤其是含有中藥成分的產品,千萬不要亂吃,中藥必須要經專業中醫師嚴格辨證,在指導下專業中醫師的指導才能服用,千萬不要自己亂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