膽固醇高是造成血脂異常的重要原因。但是,作為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,膽固醇會參與人體的多項生理活動。合理膳食,才能夠有效調節體內的膽固醇水平,讓身體更健康。
怎么“吃”有助于控制膽固醇?不同類型的膽固醇,對人體有哪些影響?
膽固醇本身不能溶解于血液,必須依附在脂蛋白上才能從周邊組織進入肝臟,并在肝臟中被分解代謝、排出體外。人體內的膽固醇可以通過載體分為兩種:
(1)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:通常認為,只有高密度脂蛋白才能完成上述運送任務,因此它也被稱作“好膽固醇”,可以降低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(2)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: 這類載體會把膽固醇運送至動脈,容易造成膽固醇在血管的堆積,增加心臟病風險,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元兇。所以常被稱為“壞膽固醇”。
很多人認為“好膽固醇”越高對身體越好,研究者提示,盡管通常認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對健康有利的好膽固醇,它也是有適宜范圍的,不能過高。 過高或過低都會增加感染風險,尤其是胃腸炎和細菌性肺炎。
而且膽固醇水平也是因人而異的。很多人都希望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越低越好, 但是不同人的理想膽固醇水平是不一樣的。如果沒有冠心病、腦梗,也沒有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吸煙等危險因素的人,膽固醇應該不高于3.4毫摩爾/升。反之,則需要積極管理壞膽固醇,通常應控制在1.8~2.6毫摩爾/升以下。
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低于正常值太多,可能提示身體出現了下面這3種問題:
(1)消耗性疾病
如果不是藥物或飲食導致的膽固醇過低,就需要警惕某些消耗性疾病,如肝硬化、甲亢等。如果膽固醇過低并且消瘦,就要考慮是否有患腫瘤的可能。
膽固醇過高對身體不利,過低一樣會影響健康。比如,使細胞膜穩定性減弱,導致血管壁脆性增加,甚至引起腦出血。同時還會減少糖皮質激素合成,減弱人體的應激能力和免疫力。
(2)飲食習慣
壞膽固醇過低,也有可能是飲食不合理、攝入脂肪過低造成的。

例如素食者,或是過度減肥者,都有可能因攝入脂肪過少而形成嚴重營養不良,膽固醇自然也會偏低。
(3)肝臟問題
嚴重肝病患者,會因為肝臟代謝異常、膽固醇合成功能障礙,造成壞膽固醇值偏低,老年人更易出現肝臟合成功能障礙。
總之,壞膽固醇不是越低越好,指標是否過低還應該征求醫生的建議。
膽固醇攝入多了,可能引起高膽固醇血癥,進而形成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所謂的“富貴病”。想要把膽固醇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圍內,可以從日常飲食中入手。
(1)可溶性膳食纖維
燕麥、米糠等食物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,可以幫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,也就是“壞”膽固醇,還可以減少膽固醇的吸收。這些食物還包括豆類、大麥、水果等。
(2)多植物甾(zāi)醇
植物甾醇是一種存在于植物中的固醇,臨床試驗顯示,植物甾醇有助于減少膽固醇的吸收。小麥胚芽、麥麩、花生、杏仁、孢子甘藍以及植物油(玉米油、芝麻油、芥花油、橄欖油等)等食物含有植物甾醇。
(3)多健康脂肪
魚、核桃、牛油果、橄欖油等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,有助于改善高膽固醇。深海魚類含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歐米伽3脂肪酸,這種不飽和脂肪酸能促進中性或酸性膽固醇從糞便排出,抑制肝內脂質及脂蛋白合成,降低血漿中膽固醇、甘油三酯、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、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,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。
(4)少飽和脂肪
大部分飽和脂肪來自于肉類,比如牛肉、羊肉、豬肉、帶皮禽肉,以及黃油、奶油、芝士、全脂牛奶等。

(5)少“精碳水”
攝入過多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糖容易在肝臟中轉化成為脂肪,引起血脂異常、脂肪肝等疾病。精制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精制米、面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中。
(6)少植脂末
植脂末脂肪含量達20%~75%,不僅不能增加營養,其中含有的氫化植物油還會帶來對心血管危害最大的“反式脂肪酸”。